新闻中心
《工业能效提升行动计划》坚持节能优先 扎实推进石化化工行业能效提
2022-07-19
近日,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了《工业能效提升行动计划》(以下简称《行动计划》),提出坚持系统观念,坚持节能优先方针,统筹推进能效技术变革和能效管理革新,统筹提高能效监管能力和能效服务水平,统筹提升重点用能工艺设备产品效率和全链条综合能效,推动局部单体节能向全流程系统节能转变,为石化化工行业节能与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蓝图。
一、石化化工行业节能提效是工业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一环
石化化工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重要支柱,关系国计民生,地位举足轻重。“十三五”以来,全行业认真贯彻落实创新、协调、绿色、开放、共享的新发展理念,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,把节能减排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和手段,大力推进结构调整、能效提升、科技创新、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,积极推广应用节能减排先进技术与装备,推进节能低碳管理体系建设,行业节能与绿色低碳发展取得显著成绩。五年来,炼油退出落后产能约1.6亿吨,尿素、烧碱、聚氯乙烯、电石、硫酸分别退出落后产能1787万吨、327万吨、269万吨、900万吨、2160万吨;原油加工产能利用率从2015年的65.5%提高到2020年的77.2%,成品油完成了从国四到国六标准的升级。化工新材料、高端专用化学品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较快,绿色环保产品占比不断提高。同时,通过不断加强先进适用节能减排技术推广应用、开展节能诊断服务工作,全行业能效水平显著提升,能源消耗增速快速下降,由“十二五”年均增速6.8%下降为“十三五”的4.9%左右,炼油、乙烯、合成氨、烧碱、电石等重点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分别下降4.4%、7.8%、8.7%、26.0%、6.7%,部分石化和化工企业能效指标居于世界先进水平。
石化化工行业节能降耗挑战与机遇并存,石化化工行业特点是规模体量大、产业链条长、资本技术密集,作为能源生产和消耗大户,行业能源消费和碳排放位居工业部门前列,面临着严峻的节能降碳压力,同时在产业耦合、产城融合、数字协同等多方面具有重大节能潜力,是工业能效提升、减污降碳的重要主力军。
二、《行动计划》为行业节能降碳工作指明了方向
《行动计划》从节能提效改造、用能设备提升、企业园区综合能效管理、用能结构优化、数字化节能提效、基础能力建设等多方面,提出具体工作方向和技术选择建议,明确了“十四五”节能提效工作目标,为石化化工行业实现能效提升目标规划了路径、统筹了方法、提出了要求,是指导全行业推进节能提效工作的重要指引和方法指南。
一是强化节能提效改造升级,促进行业耦合提效发展。石化化工行业规模大、产业链长、子行业众多、耗能环节多,行业企业间,用能水平参差不齐,重点产品中能效低于行业基准水平的产能仍占有一定比例,存在较大节能空间。《行动计划》提出,深入挖掘行业节能潜力,有序推进技术工艺升级,推动能效水平应提尽提,实现行业能效稳步提升。进一步加强能量系统优化、余热余压利用、可再生能源利用、公辅设施的改造升级。
基于行业生产及用能特点,采用来自现代煤化工和石油化工的平台产品,进行烯烃和芳烃等化学品的耦合生产,可以大幅提高原子利用率以及能量效率。《行动计划》提出利用钢铁、焦化企业副产煤气生产高附加值化工产品,推动炼化、煤化工企业构建首尾相连、互为供需和生产装置互联互通的产业链,实现协同节能提效。
二是加大高效用能设备应用,开展行业存量用能设备改造。在各种石化和化工生产企业中,尽管各产品的生产工艺千差万别,但生产或公用工程系统均使用电机、空压机、锅炉、变压器等耗能设备。《行动计划》提出,围绕电机、变压器、锅炉等通用用能设备,持续开展能效提升专项行动,加大高效用能设备应用力度,开展存量用能设备节能改造。
三是提升行业企业、园区综合能效水平。目前石化化工行业内年耗能1万吨标煤以上企业达2300余家,截止“十三五”末全国各类化工园区近700余家。《行动计划》针对行业不同类型企业、园区,从能效标杆引领、企业用能管理和能效服务、园区用能管理等多维度、全过程,提出系统提升行业全产业链综合能效水平的路径手段。
四是推进行业用能结构优化。石化化工行业存在用能结构复杂、能源种类多样、原燃料共有的情况。《行动计划》分别从原料端、过程端和终端提出推动行业用能结构优化的路径要求。在原料端,加快推进煤炭向清洁燃料、优质原料和高质材料转变;在过程端,加快分布式光伏、分散式风电、高效热泵、余热余压利用、智慧能源管控等一体化系统开发运行,推进多能高效互补利用。在终端,在加热、烘干、蒸汽供应等环节,推广电锅炉、电窑炉、电加热、高温热泵、大功率电热储能锅炉等替代工艺技术装备,扩大电气化终端用能设备使用比例。
五是推动行业数字能效提升。石化化工行业工艺机理复杂、细分产业间关联度高,对设备和设施运维要求较高,整体上具有较高的信息化和自动化水平。《行动计划》提出,推动5G、云计算、边缘计算、物联网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在节能提效领域的研发应用,推动企业深化能源管控系统建设,提高数字化节能提效技术水平;面向工业企业和产业链上下游提供用能数据采集、跟踪与核算等服务,提高能效管理公共服务能力;探索“工业互联网+能效管理”典型应用场景,推动重点用能设备、工序等数字化改造和上云用云,提高“工业互联网+能效管理”创新能力。
三、落实主体责任,多层次协同推进行业能效提升
一是行业生产企业要紧跟政策导向,进一步完善企业能源管理体系,做好能耗统计等基础工作,提高能源管理水平。制定符合自身生产工艺特点的能效提升改造方案,积极采用先进节能技术和装备,提高用能设备能效水平。探索企业用能向绿色化、电气化、低碳化转变,逐步实施数字化能效改造。邀请专业机构,定期开展能源审计、节能诊断、能效对标达标工作,努力打造超级能效工厂,争创行业能效“领跑者”。
二是专业技术研发和服务机构,要跟踪全球石油和化学工业生产发展趋势,与国内外行业企业、大专院校加强交流。围绕制约行业能效提升的关键共性技术攻坚克难,突破从生产工艺优化、节能降碳改造、可再生能源利用、数字化等各环节的重大技术瓶颈。针对各子行业不同生产工艺和用能特点,加大专业化服务力度,开展专项节能诊断服务,提高节能诊断服务水平,为行业能效提升和绿色低碳转型,提供有力技术支撑。
三是行业相关协会组织,要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,做好引导、组织、协调、服务,推动行业绿色低碳发展。组织节能技术筛选与推广,通过组织技术交流、业务培训、标准宣贯和供需对接等服务活动,推动行业能效提升技术应用。组织专家队伍为企业开展能源审计、节能诊断、能效对标等专业服务,助力企业能效提升。进一步完善行业能效标准体系建设,扩大标准覆盖范围。利用各种行业会议、展会、网站平台等,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工作,积极营造全行业共同推动节能提效、绿色低碳发展的良好氛围。